高纲6071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14107人体工程学
苏州大学编(2024年)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人体工程学”是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开设的大类基础课程。“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对象);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内容);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研究目的)。
二、课程目标
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使得考生能够:
1.了解人体工程设计的起源,发展和社会背景,说明其设计原理,使学生理解无障碍设计的设计理念和其背后的人文关怀的设计理论基础。
2.掌握人体尺寸的测量、掌握应用原则和方法,并正确理解设施器物等产品与人体尺寸数据间的关系,为设计应用奠定基础。
3.通过实践操作及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了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主要人机问题,并将人体工程学相关原理与知识灵活应用到室内设计实践中。
4.通过完整设计课题,使学生完成一项符合人机工程设计的设计方案。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人体工程学”这门课程难度较大,要求高。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的基本知识,以及设计心理学和劳动心理学的知识。
通过人体工程学等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问题。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为:人体工程学简史、人体工程学研究方法、人体尺寸测量、人体测量统计参数,人体尺寸的应用方法;人体感知系统、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人体运动系统;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本构成要素;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測量法、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
本课程的难点为:作业空间和人体尺度的关系;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Ⅱ考核目标
“人体工程学”课程主要从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对考生进行考核,各层次要求考生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为: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人体工程学研究及其具体研究方法的概念、人体工程学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概念及原理的内涵及外延,理解相关研究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依据已有的人体工程学知识对具体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
综合应用:要求考生能够依据已有的人体工程学研究方法知识对较为复杂的人体工程学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
Ⅲ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人机工程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发展与研究内容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形成与发展。
识记:①人机工程学定义。
领会:①人机工程学简史;②现代人机工程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
(二)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畴
识记:①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它属于系统工程学的一个分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是它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基础理论涉及许多学科;②人机工程学还与人体解剖学、人体测量学、劳动卫生学、生理学、心理学(指的是工程心理学)、安全工程学、行为科学、环境科学、技术美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领会:①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它属于系统工程学的一个分支。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①人机工程学定义;②人机工程学简史。
本章难点: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畴。
第二章 人体尺寸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人体尺寸的测量,掌握应用原则和方法,并正确理解设施器物等产品与人体尺寸数据间的关系,为设计应用奠定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人体尺寸测量基本知识
领会:①人体测量概述;②人体测量的主要方法;③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
简单应用:①人体尺寸的测量与特征;②静态和动态人体尺寸测量。
(二)人体测量中主要统计参数、常用的人体尺寸数据
识记:①基本概念和统计参数;②常用的人体尺度数据。
领会:①正态分布;②平均值(Mean)、中值(Median)、众数(Mode);③标准差(StandardDistribution)。
简单应用:①结合一个研究课题,对人体尺寸数据进行分析。
(三)人体尺寸数据的应用
识记:①人体尺寸应用原则;②人体尺寸的适用场合。
领会:①人体尺寸的应用方法;②人体模板及应用。
简单应用:①结合一个研究课题,对人体尺寸数据进行应用。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①人体测量方法;②人体尺寸数据的特性;③产品设计中人体尺寸数据的应用方法。
本章难点:①人体尺寸数据的应用。
第三章人体感知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的感知系统,掌握人的知觉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视觉系统
识记:①视觉器官与视觉过程;②视觉机能。
领会:①领会视野、视距、视力的区别。
(二)听觉和味觉系统
识记:①掩蔽效应;②鸡尾酒效应。
领会:①双耳效应;②味觉的器官与味觉的形成;③味觉的特征。
(三)肤觉、感觉、知觉
识记:①触觉感受器;②痛觉。
领会:①感觉的特性;②知觉的特性。
综合应用:①结合某个研究课题,分析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①视觉机能及其特征;②听觉和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③人的知觉特征。
本章难点:①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第四章人体运动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肌肉的施力方式、人体运动特征等,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合理分析各种工作动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
识记:①肌肉的运动特征;②肌肉收缩与神经控制的关系;③常见的静态施力作业方式。
领会:①骨的平衡杠杆、省力杠杆特点。
(二)人的运动特点
识记:①肢体活动的空间范围;②肢体活动的角度范围。
领会:①肢体的出力范围;②动态肌肉施力和静态肌肉施力。
简单应用:①立姿时上肢出力范围;②能坐姿时足蹬力。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①人的运动系统的组成;②肌肉的施力方式;③人体运动的特征;④人体动作分析。
本章难点:①人体动作分析。
第五章人机界面设计(不作考核要求)
第六章作业空间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作业岗位的特征和选择,掌握各种作业岗位设计的人机工程学依据和方法,掌握工作座椅的设计要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手工作业岗位设计
识记:①作业空间的分类与选择;②作业空间布置。
领会:①近身作业空间;②个体作业场所;③总体作业空间。
(二)工作岗位空间设计
识记:①作业姿势选择的影响因素;②应该尽量避免的姿势。
领会:①坐姿作业空间设计;②立姿作业空间设计;③坐、立交替的作业空间设计。
(三)作业场所布置
识记:①机器、设备的布置原则;②控制面板的布置原则;③工作台、面设计原则;④工作座椅设计原则。
领会:①影响座椅设计的因素;②人体坐姿舒适性。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①手工作业岗位设计;②作业空间的分类与选择;③作业面设计;④作业空间布置;④工作座椅设计。
本章难点:①作业空间布置。
第七章人机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了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主要人机问题,并将人机工程学相关原理与知识灵活应用到室内设计实践中。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人机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的作用
识记:①确定人和人机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②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③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领会:①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室内空间设计主要人机问题
识记:①居室空间布局问题;②通风问题。
领会:①采光问题;②色彩的处理与装饰材料的选择;③室内主要空间设计。
简单应用:①起居室设计;②餐厅设计。
综合应用:①选择一个具体的空间,按照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设计。
四、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①人机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①人机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第八章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不作考核要求)
Ⅳ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则列出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中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
三、关于自学教材
《人机工程学》,段雅芹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了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章节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考生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握全册教材的结构体系,掌握内在线索;②学习各章时要理清知识要点和脉络,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③注意区分相近的概念和相通的方法,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④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要掌握重点。
2.理论联系实际,将方法的原理学习与应用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包括联系教育体制改革的实际,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教育对象发展的实际,以及日常社会生活的实际。自学者应以改革的意识、科学研究的意识,满腔热忱地从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时要具体、丰富、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
五、应考指导
1.如何学习
周全的计划和组织是学习成功的法宝。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在学习时,一定要跟紧课程并完成作业。②为了在考试中做出满意的回答,必须对所学课程的内容有很好的理解。③可以使用“行动计划表”来监控学习的进展。④阅读课本时最好做读书笔记,如有需要重点主要的内容,可以用彩笔来标注。如:红色代表重点;绿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黄色代表可以运用在工作之中的知识点。还可以在空白处记录相关网站、文章等。
2.如何考试
一是卷面要整洁。评分教师只能为他能看懂的内容打分,而书写工整、段落与间距合理、卷面赏心悦目有助于教师评分。二是在答题时,要回答所问的问题,而不能随意地回答,要避免超过问题的范围。
六、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者将识记、领会与应用联系起来,有条件的应适当组织自学者开展科学研究实践,学会把基础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与兼顾一般相结合,防止孤立地抓重点,甚至猜题、押题。
七、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三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在考试之日起6个月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都将列入相应课程的考试范围。凡大纲、教材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的,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命题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予以体现。
八、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部分占15%,领会部分占30%,简单应用部分占35%,综合应用部分占20%。
(3)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课程内容、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的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4)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要求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运用。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在大纲中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应告诫考生切勿混淆。
(6)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考生只准携带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铅笔、圆规、直尺、三角板、橡皮等必需的文具用品,不可携带计算器。
(7)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
附录 题型举例(需标注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U型厨房中水槽、冰箱、灶台形成的“三角围合”之间的距离应在()。
A.1.5—3米之间B.1—3米之间C.2—3米之间D.2.5—3米之间
参考答案:A
填空题
人体测量的方法有普通测量法、摄像法和。
参考答案:三维数字化人体测量法
名词解释题
1.知觉
参考答案: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三、简答题
1.人体尺寸的实用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为了使设计更为合理,需要根据设计对象的用途、性质及使用情况采用人体尺度的数据,在不同的情境下需要遵循1、极端设计原则。2、可调范围设计原则。3、非平均设计原则。
四、论述题
1.在室内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哪些人机问题?
参考答案:在室内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人机问题:
居室空间布局问题
在住宅设计上应体现以居室为全家活动中心的原则,合理安排起居室的位置。各功能空间应有良好的空间尺度和视觉效果,功能明确,各得其所,实现公私分离、食宿分离、动静分离。各空间之间交通顺畅,合理安排设备、设施和家具,并保证稳定地布置格局。另外应设置室内外过渡空间。
通风问题
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不盲目改变建筑的门窗位置和方向,以保证良好的通风环境。
采光问题
采光照明室内的采光方式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自然光具有明朗、健康、舒适、节能的特点。人工照明具有光照稳定、不受房间朝向、位置影响的特点,在设计中应根据每个房间的需要灵活设置灯具。
色彩处理与装饰材料的选择
色彩是人们在房间中最为直接的视觉感受,在色调的选择上要有整体的考虑。例如客厅如果采用浅玫瑰红或浅紫红色调,再加上少许土耳其玉蓝的点缀是最“快乐”的客厅颜色。 住宅室内设计在选择装饰材料上除了要考虑装饰材料的色彩和质感等表面装饰效果以外还要考虑装饰材料的有害物质的污染问题。
案例分析题
长信宫灯是汉代青铜鎏金灯具之一,于公元127年铸造,是我国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1986年满城汉墓,现位于河北历史博物馆满城汉墓展区,整体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灯”。请分析长信宫灯人机思想的体现。
参考答案:
在人类创造的器物中,有很多是以人的身体本身作为创作元素的。作为日用灯具,长信宫灯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显示出设计者们的过人智慧和高超技巧。长信宫灯的造型为一跪坐宫女手伸向前方,托住灯盘,右臂自然抬举,与灯罩连为一体。整个灯具被分为六个部件(灯盘、灯罩、灯座和头部、身躯、右臂)分别铸造,然后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灯具。这六个部件各司其职:灯盘可以转动;自由开合的灯單能调整光照方向和亮度;当右臂下的灯盘点燃时,灯烟可以通过右臂进入中空的体内,经底层水盘过滤后,可减少室内污染,保持空气清洁,也避免了油烟对灯具外观的破坏。长信官灯是一件实用与观赏完美结合的工艺美术品。
除了形态上模仿人的形象以外,长信宫灯在功能设计上也是极其精妙的,充分考虑了“人-机-环境”的合理关系。既然是灯具,在设计它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照明问题。为了充分发挥照明功能,尺寸设计得较小,高度48厘米,这个尺度与人们跪在地上所需要的照明高度大致相符,灯光从灯罩一侧照出,刚好与人们跪坐时眼睛的高度持平。这与现代人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所要求的灯的高度是有差别的。这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长信宫灯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的环保性,2000多年前的古人在设计实用的工具时不仅考虑到了它的审美价值,而且也考虑到了环境保护。从灯内残留的少量的没有燃烧尽的燃料可推测出,当时宫灯的燃料主要为动物的脂肪,而动物的脂肪主要成分是饱和脂肪酸,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它们燃烧时的生成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还有一些没有完全燃烧尽的固体颗粒物,这些饱和脂肪酸燃烧时产生的一些没有燃烧完的固体小颗粒随烟雾飞入空气中就会污染空气和环境,中国汉代的工匠们发现了这一点,就在设计和制作上研究改进的方法。首先想到的方法就是将产生的烟雾收集起来处理,阻止其进入空气中。根据这一理念,设计者将宫女的衣袖和身体设计为中空,衣袖和身体相连,端坐在一旁,左手举着灯,右手的衣袖放在灯盖上,当灯盘内的油脂燃烧后,产生的烟尘就会通过灯盖被吸入宫女的衣袖内,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最后进入宫女的体内,宫女的体内事先倒入部分清水,当烟尘进入体内就会溶入清水中,这样就避免了烟尘进入空气中,而污染空气和环境,而没有燃烧完的燃料和宫女体内的水也可以拆卸下来清洗。这种巧夺天工的发明创造,在世界灯具史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