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4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拟试卷
1504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拟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战争和革命成为时代主题是在(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20世纪末21世纪初 C.19世纪中期 D.18世纪中期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
A.党的建设 B.统一战线 C.实事求是D群众路线
3.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
A.认清革命性质 B.认清革命发展前途
C.认清革命的敌人和朋友 D.认清革命的发展过程
4.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的报告是( )
A.《论联合政府》 B.《新民主主义论》
C.《战争和战略问题》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5.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封建主义社会
6.“四马分肥”的内容不包括( )
A.国家所得税 B.工人红利 C.企业公积金 D.工人福利费
7.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8.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是( )
A.信息化 B.工业化 C.农业化 D.科技化
9.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党的(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五大
10.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
A.经济总量世界第二 B.经济由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发展
C.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发达阶段 D.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
A.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B.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全盘否定
12.江泽民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要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是在( )
A.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B.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
C.全国党校工作会议
D.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
13.下列关于江泽民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表述错误的是( )
A.21世纪第一个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B.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C.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D.到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4.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1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坚持党的领导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 )
A.四个全面 B.五位一体 C.八个明确 D.十四个坚持
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
A.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 )
A.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科技建设
B.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外交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军队建设、社会建设
D.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9.我国的政体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
20.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稳定的前提和保障是( )
A.国家主体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 D.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2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
A.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
B.改善人民生活
C.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D.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
23.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是( )
A.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B.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C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D.坚定理想信念宗旨
24.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第一位的是( )
A.国家间友好关系 B.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C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D.世界发展的多样性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马克思主义指导 C.社会主义道路 D.改革开放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任选其中5题作答每小题7分,共35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5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5题计分
26.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27.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28.简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29.简述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具体要求
30.怎样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31.如何在发展中加强和改善民生?
32.如何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在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问题: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拟二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由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俄国十月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德国十一月革命
2.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的思想是(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解放思想 D.独立自主
3.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
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论人民民主专政》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
A.封建主义革命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D.农民阶级革命
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其中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
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D.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6.新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个步骤中,在企业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7.毛泽东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就是( )
A.经过改革社会主义制度来解决 B.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
C.经过发展生产力来解决 D.经过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解决
8.对于科学文化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实行的方针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团结—批评-团结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始于(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 )
A.过渡时期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发达阶段论 D.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论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 )
A.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完善国家政治制度
12.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是( )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发展先进生产力
C.发展先进文化 D.建立先进生产关系
13.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其中不包括( )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科技文明 D.政治文明
14.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 )
A.科学发展 B.政治发展 C.经济发展 D.可持续发展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
A.自由平等B公平正义 C.民主法治D社会和谐
16.在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党 B.政府 C.市场 D.国有企业
17.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的会议是党( )
A.十六大 B.十三届四中全会 C.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十九大
18.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简称为( )
A.“两个百年 B.“四个全面” C.五位一体 D.一带一路
1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0.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继续推进两岸“三通” B.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C.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 D.促进两岸人文交流
21.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八大 D.党的十九大
22.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要害是( )
A.“全面” B.“严 C.治 D.“党要管党
2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其中摆在首位的是党的
A.政治建设 B.思想建设 C.组织建设 D.作风建设
24.中国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独立自主 B.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合作共赢
25.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写入宪法的会议是( )
A.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B.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C.十四届三中全会 D.十五届五中全会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任选其中5题作答,每小题7分,共35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5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5题计分)
26.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27.简述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
28.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9.为什么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0.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是什么?
31.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32.简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具体要求。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在1930年1月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章中,总结了井冈山和赣南、闽西根据地斗争的实践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必须走与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不同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问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由之路是什么?
(2)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拟三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2.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立党为公
3.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
A.帝国主义 B.民族资本主义C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是( )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公私合营 D.经销代销
7.毛泽东系统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是在(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八大政治报告》
C.《论十大关系》 D.《在最高国务会议的讲话》
8.正确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是( )
A.专政 B.批评 C.讨论 D.说服
9.邓小平理论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邓小平南方谈话
10.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1.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
A.亚洲地区的安全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美争端的核心问题 D.中国的外交问题
1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团结统一 B.爱国主义 C.自强不息D爱好和平
1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 )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14.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根本落脚点和出发点是( )
A.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B.科技进步和创新 C.改革开放D保障和改善民主
15.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是以_______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可持续发展B共同富裕 C.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D.发展生产力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党的领导 B.以德治国 C.依法治国 D.政治协商
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的主题是( )
A.中国革命和建设 B.和平与发展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
A.新发展理念 B.科学发展观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化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9.我国的国体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21.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需要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是指( )
A.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 B.专项扶贫、部门扶贫、社会扶贫
C.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 D.专项扶贫、行业扶贫、政府扶贫
22.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最根本保证是( )
A.党的领导 B.以德治国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
23.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是( )
A.能打胜仗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 D.作风优良
24.中国坚定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C.负责任的大国外交政策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马克思主义指导 C.社会主义道路 D.改革开放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任选其中5题作答,每小题7分,共35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5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5题
26.简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7.简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的意义。
28.简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29.如何实现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0.简述中国梦的特点。
31.简述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32.为什么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问题,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
毛泽东曾先后提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以后,大约还需要经过10年、15年或20年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从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已经完成,经济、政治及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这时,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对原来的设想有了新的认识,重新思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问题。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问题:(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有哪些依据?
(2)论述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要有一个过渡时期的必然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拟四
四、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
C.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的阐述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第一个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科学命题的领导人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刘少奇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
A.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
C.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中产阶级和民族小资产阶级
4.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是在( )
A.遵义会议召开后B秋收起义失败后 C.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 D.抗日战争胜利后
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居于领导地位的是( )
A.封建主义因素 B.非社会主义因素 C.社会主义因素 D.资本主义因素
6.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根据____的原则,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 B.“量才使用,适当照顾”
C.“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D.“说服教育,国家帮助”
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C.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之间的矛盾
8.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发展战略是( )
A.“两参一改三结合” B.“两步走” C.“向科学进军” D.“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9.邓小平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提出的重大命题是( )
A.“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三个有利于”标准
D.“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0.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南海问题
12.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
A.英雄主义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国际主义
1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A.以德治国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党的领导
1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 )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兼顾
15.党十八大以来,我国新的外交布局是( )
A.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 B.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
C.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6.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维护世界和平 C.清除两极分化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7.中国梦的本质是( )
A.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民主健全、科技进步、教育公平 D.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18.首次提出新发展理念的会议是( )
A.党的十八大 B.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九大
19.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0.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首要的是(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领导
C.服务于社会主义实践 D.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下列不属于“三大攻坚战”内容的是( )
A.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B.基本实现现代化攻坚
C.精准脱贫攻坚战 D.污染防治攻坚战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目的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依法治国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保障人民权益
23.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制度 B.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军民融合发展 D.中国特色强军思想
24.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维护国家利益行
C.发展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25.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任选其中5题作答,每小题7分,共35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5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5题计分)
26.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27.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28.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29.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30.简述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的具体安排
31.简述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需要做到的事项。
32.如何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但是,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问题:(1)《论十大关系》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阐述贯彻这一基本方针的要求和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拟五
五、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毛泽东思想是( )
A.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B.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工人阶级的( )
A.根本组织力量 B.基本依靠力量 C.基本主导力量 D.主要领导力量
4.毛泽东阐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文章不包括(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井冈山的斗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5.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是( )
A.封建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是( )
A.公私合营制 B.混合所有制 C.资本主义私有制 D.社会主义公有制
7.毛泽东认为,对于人民内部矛盾,应采用的方法是( )
A.经济 B.战争 C.民主 D.改革
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是( )
A.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B.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C.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9.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 )
A.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B.认清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C.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D.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要求的是()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1.江泽民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是在( )
A.2000年 B.2001年 C.2005年 D.2006年
12.下列关于集体、个体和私营等经济形式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集体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B.集体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3.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其中的核心是( )
A.讲学习 B.讲政治 C.讲正气 D.讲文明
14.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是( )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D.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5.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D.十四届三中全会
16.(8P4)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完善以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民法 B.宪法 C.行政法 D.刑法
17.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
A.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8.新发展理念具体包括( )
A.和谐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B.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C.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D.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科技发展、共享发展
19.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是( )
A.协商民主 B.基层民主 C.和谐民主 D.自由民主
20.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 )
A.爱国统一战线 B.核心价值观 C.民主制度 D.发展理念
21.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攻坚战。摆在攻坚战首位的是( )
A.污染防治攻击战 B.精准脱贫攻击战
C.产业结构调整攻击战 D.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击战
22.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 )
A.党的领导 B.人民民主 C.以德治国 D.依宪治国
23.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是( )
A.科技 B.从严治军 C.依法治军 D.军队现代化
2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安全难题的方式是( )
A.平等相待、互学互鉴 B.结伴结盟 C.对话对抗 D.对话协商、互利合作
25.要坚定走中国道路,把13亿多人口凝聚成中国力量,焕发出中国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国家和民族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就是( )
A.人民群众 B.知识分子 C.农民阶级 D.中国共产党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任选其中5题作答,每小题7分,共35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5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5题计分)
26.简述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27.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28.简述“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内容
29.简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该把握好的几个方面的内容
30.如何正确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1.简述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需要做到的事项。
32.简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统计局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经济结构逐步合理。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24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1年的95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为9.4%,超出世界同期年均增长率6.1个百分点,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总体上基本实现小康。国家统计局称,从农村居民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34元,2001年达到2366元,其收入水平实现温饱有余,部分地区已实现小康。城镇居民200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860元。已经整体上实现小康
问题:(1)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2)阐述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拟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为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1/4、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大问题,我国采取的方针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B.团结一致,争取胜利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认清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 )
A.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 B.中国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
C.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
D.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3.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
A.无产阶级领导权 B.党的建设 C.农民问题 D.土地革命
4.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这一说法的提出是在( )
A.党的二大上 B.党的三大上 C.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D.八七会议上
5.在解决了土地问题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国内表现为( )
A.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D.资产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
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毛泽东认为,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应实行的方针是( )
A.团结一批评一团结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8.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其中最主要的是( )
A.“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统筹兼顾的方针
D.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9.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搞清楚( )
A.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实现共产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全
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解决温饱 B.实现小康 C.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D.发展生产力
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执政为民 C.保持党的先进性 D.增强党的阶级性
12.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的会议是党的(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四大 D.十四届三中全会
13.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不包括( )
A.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的变化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C.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的实践经验
D.世界发展趋势和国外发展经验教训
14.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的主题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中国革命和建设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如何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15.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 )
A.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B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对党的根本宗旨的科学判断
16.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我们坚持的宗旨是( )
A.外部安全 B.国土安全 C.人民安全 D.政治安全
17.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中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是( )
A.民族振兴、社会和谐 B.国家富强、世界和平
C.国家富强、社会和谐 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18.习近平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是在( )
A.2013年 B.2014年 C.2015年 D.2016年
19.人民政协工作的主题是( )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团结和民主
20.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 )
A.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B.增进民生福祉
C.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D.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 )
A.党的基本路线 B.党的政治建设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D.坚持依法治国
22.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首先是( )
A.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B.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C健全法治保障体系 D.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3.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其中,作为人民军队立军之本的是( )
A.政治建军 B.改革强军 C.科技兴军 D.依法治军
24.“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不包括( )
A.政策沟通 B.设施联通 C.贸易畅通 D.资金相通
25.中国共产党独特的自身优势不包括( )
A.雄厚的资金、精良的装备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理论优势
C.坚定崇高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的政治优势
D.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任选其中5题作答,每小题7分,共35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5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5题计分)
26.简述中国工人阶级区别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
27.简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2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29.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30.简述新时期爱回统一战线的主要内容。
31.如何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3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
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摘自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问题:(1)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
(2)科学发展观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拟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毛泽东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在思想和文化工作方面提出过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下列不属于其具体理论内容的是( )
A.走又红又专道路的方针 B.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C.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4.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
A.和平竞赛 B.和平过渡 C.议会斗争 D.武装斗争
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逐步实现(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
6.我国的领导阶级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自由职业者 D.私营企业主
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中,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要着重( )
A.反对大汉族主义,保护地方民族主义
B.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C.保护大汉族主义,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D.保护大汉族主义,也要保护地方民族主义
8.为发展科学技术,党中央提出的口号是( )
A.“重点发展、迎头赶上” B.“科学技术现代化”
C.实现四个现代化 D.“向科学进军”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处于( )
A.社会主义中级阶段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不发达的阶段 D.高度发达的阶段
10.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会议是(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四大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主义 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
12.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八大
13.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是( )
A.“一带一路”建设理论 B.绿色发展观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线是( )
A.科学发展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5.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1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
A.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超越自然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高速发展、粗放发展、平衡发展 D.优先发展、后期治理、适当补偿
17.中国梦的主体是( )
A.人民 B.国家 C.民族 D.人类命运共同体
18.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是(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B.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D.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9.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是( )
A.民生 B.创新 C.平等 D.诚信
21.全面深化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取决于( )
A.经济发展能否保持中高速 B.供给侧改革能否完成
C.党的领导 D.精准扶贫攻坚战能否完成
22.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是( )
A.党内法规 B.党的领导作风 C.党的道德修养 D.党的先进性
23.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力量基础。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点是( )
A.精干 B.联合 C.多能、高效 D.优化作战力量结构
24.既是中国外交的崇高目标,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战略思想是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科学发展观
25.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党的伟大工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任选其中5题作答,每小画7分,共35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5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5题计分)
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27.简述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28.简述改革的实质和目标,以及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
29.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30.简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过程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要求
31.简述全面深化改革须围绕哪些方面展开。
32.如何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
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页。
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变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拟八
六、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党的建设芳面,毛泽东特别强调要放在首位的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理论建设 D.制度建设
2.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会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
A.反对封建主义 B.无产阶级领导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4.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
A.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B.工农联盟
C.工人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同非劳动者的联盟
5.我国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是( )
A.1950年 B.1956年 C.1965年 D.1973年
6.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不包括(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B.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C.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
7.人民内部矛盾是( )
A.分清是非的问题 B.分清你我的问题 C.分清敌我的问题 D.分清对错的问题
8.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陈云 D.朱德
9.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10.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三步走”战略是在( )
A.1984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87年
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增强党的阶级性
12.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13.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文件是( )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4.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路是( )
A.结构调整 B.自主创新 C.道德建设 D.发展文化
1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根源是( )
A.发展速度过慢 B.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C.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D.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16.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应摆在首位的是党的( )
A.政治建设 B.思想建设 C.作风建设 D.组织建设
17.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是(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社会和谐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
A.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B.经济已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C.经济已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D.经济已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19.既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又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0.根据“美丽中国”的建设蓝图,2035年确保实现的目标是( )
A.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
B.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
C.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
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
21.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22.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的重点是( )
A.加强党内监督 B.加强人大监督
C.加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 D.规范和约束公权力
23.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 )
A.创造力 B.战斗力 C.控制力 D.执行力
24.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的核心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D.共商共建共享
25.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D.党的领导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任选其中5题作答,每小题7分,共35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5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5题计分)
26.简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7.简述我国走工业化道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8.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29.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30.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3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主要体现。
32.简述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举措。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在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不应忽视、否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属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灵魂,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线”。
--摘自《光明日报》(2015年5月7日)
材料2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摘自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问题:(1)为什么要在全体人民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拟九
七、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毛泽视为党的生命的是( )
A.人民群众 B.政策和策略 C.思想文化 D.军队建设
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是( )
A.城市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4.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 )
A.把政治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B.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5.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三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其中第一个步骤和形式是( )
A.初级社 B.互助组 C.中级社 D.高级社
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仍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 )
A.“第一次结合” B.“第二次结合” C.“第三次结合” D.“第四次结合”
7.毛泽东指出,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应坚持的原则是( )
A.互相监督 B.集体主义 C.和平共处 D.民主集中制
8.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的设想是( )
A.“两参一改三结合”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C.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D.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的是( )
A.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经历的起始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阶段
D.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
10.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是( )
A.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B.21世纪第一个十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D.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的会议是( )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12.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
A.20世纪初 B.20世纪中期 C.20世纪末 D.21世纪初
13.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的报告是( )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八大 D.党的十九大
14.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
A.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B.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C.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D.合理分配收入
1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之间的矛盾的
B.人们对于建设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十四个坚持”是( )
A.规章制度层面的表述 B.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
C.组织领导层面的表述 D.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
17.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的奋斗目标是( )
A.“三步走” B.“四个全面” C.“两个一百年” D.“五位一体
18.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 )
A.推动中高速发展 B.推动高质量发展
C.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D.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19.保持香港、澳门国际地位和解决香港、澳门各种问题的金钥匙是
A.合作 B.稳定 C.和平 D.发展
20.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
A.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C.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D.正确处理利用与修复的关系
21.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B.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D.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22.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 )
A.基本国策 B.力量基础 C.基本方略 D.立军之本
23.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反战与博弈D改革与创新
24.中国发展周边外交的理念和方针是( )
A.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B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C.和平、增长、改革、文明 D.总体稳定、均衡发展
25.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是( )
A.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B.党的作风建设 C.党的思想建设 D.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任选其中5题作答,每小题7分,共35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5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前5题计分)
26.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27.简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大意义
28.简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做到的事项。
29.简述科学发展观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
30.简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31.简述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内容
32.怎样才能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十九大报告
材料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
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十九大报告
问题:(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有哪些重大意义?
(2)新时代如何进行全面从严治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拟十
八、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毛泽东总结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其内容不包括( )
A.自我批评 B.密切联系群众 C.独立自主 D.理论联系实际
2.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尤其是( )
A.官僚土地所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农村土地所有制 D.军阀的专制统治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
A.无产阶级 B.社会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资本主义
4.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开端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中共八大的召开
5.党和政府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是( )
A.积极引导、稳步前进 B.团结、稳定和发展 C.和平改造 D.四马分肥
6.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 )
A.《不要四面出击》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7.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论十大关系》提出的方针是(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D.相互监督,肝胆相照
8.毛泽东主张企业要建立“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其中“两参”是指( )
A.领导干部参加劳动,技术人员参加管理
B.技术人员参加劳动,工人群众参加技改
C.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D.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技改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表明( )
A我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B.我国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C.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我国已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10.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 )
A.改革开放 B.教育为本 C.计划经济 D.市场经济
11.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 )
A.作风建设 B.组织建设 C.军事保障 D.思想政治工作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C.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3.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写入党章是在党的( )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14.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是( )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生态文明建设
1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一国两制
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16.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是( )
A.党的政治建设 B.党的思修建设 C.党的制度建设 D.党章
17.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的目标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实现共产主义
18.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根本的是坚持(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群众路线 C.社会主义道路 D.依法治国
20.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
A.“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依法治国 D.依法治国
21.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其中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是( )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改革 B.改善人民生活 C.发展 D.稳定
22.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其基础是
A.“全面”B“严” C.“治” D.“管”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是( )
A.两大阵营对立→美苏争霸全球→走向多极化
B.美苏争霸全球→两大阵营对立→走向多极化
C.走向多极化→美苏争霸全球→两大阵营对立
D.三大阵营对立→英美苏争霸全球→走向多极化
24.既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是( )
A.中国共产党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人民群众
25.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任选其中5题作答,每小题7分,共35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5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5题计分)
26.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意义?
27.“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设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8.简述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具体要求。
29.简述在科学发展观中,坚持统筹兼顾的具体要求。
30.简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
31.中国特色军事理论成果有哪些?
32.简述全面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本领的主要内容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十九大报告
材料2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宪法总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一起,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问题:(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