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40环境行为与心理学 真题
机密★启用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行为与心理学
(课程代码 13740)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环境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崛起的时间是
A.20世纪8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C.19世纪末
DD.20世纪 90年代初
2.以下关于环境心理学发展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81年,人--环境研究国际学会在英国成立
B.1982年,国际应用心理学会在爱丁堡举行
C.1980年,人间环境学会在新加坡成立
D.1996年,中国正式成立建筑环境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3.提出“环境心理学的绝大多数研究都可以被纳入人与环境最优化的基本框架”理论的是
A.伊特尔森
B.林奇
C.巴克
D.斯托科尔斯
4.提出近体学理论,著有《隐藏的维度》一书的人类学家是
A.霍尔
B.埃德尼
C.霍德华
D.迪安
5.设置屏障是中国传统住宅确保“内外有别”的常用手段,以下不属于屏障的是
A.影壁
C.顶梁柱
B.围墙
D.屏风
6.公路高峰期C0浓度的范围一般在
A.0-25ppm
B.10-100ppm
C.25-300ppm
D.25-125ppm
7.关于颜色在调节个体情绪方面的作用,通常人们认为蓝色蕴含着安全、舒适、温柔、抚慰、宁静、安详等意义,而紫色则寓意着
A.兴奋
B.挑战
C.高贵
D.欢快
8.自然灾害属于环境危害,以下也属于环境危害的是
A.人为灾害
B.历史灾害
C.科技灾害
D.社会灾害
9.作为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它会阻碍体内各种组织接受新鲜氧气,从而造成组织缺氧,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该气体中会导致严重的身体问题,包括视觉听觉损伤、记忆紊乱甚至还会出现痴呆和精神疾病等方面的症状。这种气体是
A.氢气
B.氦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10.以下不属于在标记和保卫范畴下人类领域性行为的是
A.身体导向标记
B.控制导向标记
C.反击保卫
D.自我保护
11.个体形成关于环境的内部空间表征的过程称之为
A.认知成图
B.框架成图
C.认知表现
D.框架表现
12.居民识别城市时依据的重要参照物,通常具有独特性、醒目性和重要性等特征的是
A.路径
B.边界
C.区域
D.地标
13.生态心理学的主要倡导者是
A.拉扎勒斯
B.巴克
C.谢耶
D.保罗.贝尔
14.普拉特描述了三种社会陷阱,以下选项中不包括的是
A.公众陷阱
B.个人陷阱
C.奖惩陷阱
D.失英雄陷阱
15.吉布森作为创始人,他提出的理论是
A.生态知觉
C.概率知觉
B.格式塔知觉
D.环境知觉
16.由心理学家托尔曼提出的,用于解释白鼠学习走迷津的行为是
A.认知地图
B.公共意象
C.评价地图
D.格式塔心理学
17.言语私密度等级可分为常规级和机密级,其中“机密级”的清晰度指数和言语可懂度指数分别是
A.≦0.10,≦0.15
B.≦0.05,≦0.10
C.≦0.15,≦0.20
D.≦0.30,≦0.40
18.噪声过强或一定强度的噪声持续时间过久,都会引起听力损失,有研究表明,造成暴露性耳聋是因为噪声强度有可能超过
A.500dB(A)
B.100dB(A)
C.150dB(A)
D.300dB(A)
19.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
行为模式是
A.个人空间
B.领域性
C.群体性
D.私密性
20.按照拥挤模型的分类来看,个体追求自己选择的决定和行为的自由,与塞利格曼提出的“习得性无助理论”相似的模型是
A.激活模型
B.超载模型
C.控制模型
D.生态学模型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个人空间
22.私密性
23.环境知觉
24.潜在环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5.简述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6.简述环境应激源的分类。
27.简述个人空间的测量方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28.试论开放式办公室的优势和劣势。
机密★启用前
环境行为与心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 13740)
第一部分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
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5.BCDAC
6-10.DCACD
11-15.ADBCA
16-20.ABCB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个人空间是指一个人身体周围若受到他人侵犯会引发不适的区域。(4分)个人空间若受到侵犯,个体极易产生压力和紧张,生理唤醒水平会提高,并经常会产生逃离行为。(1分)
22.私密性是指个体对他人接近自身或自身所属团体的选择性控制。(4分)是由奥尔特曼提出的。(1分)
23.环境知觉是个体捕获各种环境信息并对其加以组织和解释的过程,(3分)是环境刺激与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2分)
24.潜在环境主要是指环境中的声音、光照、环境温度和空气质量等背景因素。(5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5.观察法、(1.5分)调査法、(1.5分)实验法、(15分)准实验法、(1分)模拟法
(1.5分)相关研究法(1分)
26.灾难性事件;(2分)生活事件;(2分)日常烦人事;(2分)潜在环因素。(2分)27.模拟/投射测量法、(3分)实验室止步距离测量法、(3分)自然观察法(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28.优势:一是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与封闭式办公室相比,相同的建筑面积内能容纳更多的员工;(5分)二是能够方便员工自由无碍地交流。(4分)
劣势:员工的言语私密性和视觉私密性不受保护;缺乏私密性的办公室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7分)